变压器润滑油(通常称为变压器油)在电力设备中起到绝缘、冷却和灭弧等关键作用,其正确使用对变压器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以下是变压器润滑油的详细使用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油品选择
根据变压器的电压等级、运行环境温度(如低温地区需选择低凝点油品)及设备要求,选择合适型号的变压器油(常见型号有 DB-25、DB-45 等,“D” 表示变压器油,数字表示凝固点温度)。
确保油品符合国家标准(如 GB 2536《变压器油》),并附有质量检测报告(包括击穿电压、酸值、含水量、闪点等指标)。
设备检查
检查变压器内部是否清洁,有无金属杂质、水分或绝缘材料碎屑,必要时进行内部清洗或干燥处理(如真空干燥)。
确认变压器密封件(如密封圈、法兰)完好,避免运行中漏油或潮气侵入。
油品检测
新油或使用前的油品需进行抽样检测,重点关注:
击穿电压:应≥35kV(25kV 设备)或更高,越低则绝缘性能越差。
含水量:新油含水量≤20ppm,运行中油≤35ppm,高水分会导致绝缘下降。
酸值:新油酸值≤0.03mgKOH/g,运行中油≤0.1mgKOH/g,酸值过高表明油品老化。
二、加注与更换操作流程
1. 新油加注
步骤 1:滤油处理
使用高精度滤油机(如真空滤油机)对新油进行过滤,去除杂质和水分,过滤精度需达到≤5μm,真空度保持在 133Pa 以下,确保油液清洁度(NAS 8 级或更高)。
步骤 2:加注方式
真空注油:适用于 35kV 及以上变压器,通过抽真空(真空度≤133Pa)排除变压器内部空气和潮气,再缓慢注入过滤后的油,注油速度控制在 3~5L/min,避免产生气泡。
常压注油:适用于低电压等级变压器,从油箱顶部或专用注油口注入,注油时需通过滤网(≥100 目)过滤,防止杂质进入。
步骤 3:排气与静置
注油后打开变压器顶部排气阀,排出内部空气(如套管、分接开关等部位),静置 24~72 小时(电压等级越高,静置时间越长),确保油液充分浸润绝缘材料,避免局部放电。
2. 运行中换油或补油
换油条件:当油品检测指标(如击穿电压、酸值、含水量)超过标准,或变压器内部故障(如短路、过热)导致油质劣化时,需彻底换油。
补油注意事项
补油前需确认新油与原运行油的型号、品牌一致,避免不同油品混用(可能导致性能下降或沉淀)。
补油时需通过滤油机过滤,防止新油带入杂质;补油后需排气并静置 12~24 小时,观察油位是否稳定。
三、运行中的维护与监测
油位与温度监控
定期检查油位计,确保油位在正常刻度范围内(随温度变化需调整,参考变压器油位 - 温度曲线)。
监测变压器运行温度,顶层油温不宜超过 95℃(最高限值),长期高温会加速油品老化,建议控制在 80℃以下。
油品性能监测
常规检测周期:
新投运变压器:1 个月内首次检测,之后每 3~6 个月一次。
正常运行变压器:每年 1 次全项检测(击穿电压、酸值、含水量、闪点、色谱分析等)。
色谱分析:通过检测油中溶解气体(如 H₂、CH₄、C₂H4 等)判断变压器内部是否存在过热、放电等故障,异常时需缩短检测周期。
油质净化处理
当油品含水量或杂质超标时,可通过在线滤油机或离线真空滤油机进行循环净化,去除水分和污染物,延长油品使用寿命。
若酸值轻微超标(未超过 0.1mgKOH/g),可添加吸附剂(如硅胶、活性氧化铝)吸附酸性物质,但需注意吸附剂需经过过滤,避免带入颗粒杂质。
四、特殊情况处理
进水或受潮
若变压器油中含水量超标(如 > 50ppm),需立即进行真空滤油处理,必要时对变压器进行真空干燥,防止绝缘击穿。
检查密封件是否老化破损,修复后更换受潮的油品。
内部故障后的处理
变压器发生短路、匝间故障后,油中可能产生碳颗粒、游离碳等,需彻底排油并清洗油箱内部,更换滤油器,使用高精度滤油机多次过滤新油,直至油品指标合格。
冬季低温应对
低温地区需选择低凝点变压器油(如 DB-45),避免油品凝固导致油循环不畅;若油温过低(低于 - 30℃),可启动变压器加热装置(如油箱加热板),确保油液流动性。
五、安全与环保注意事项
防火防爆
变压器油闪点应≥135℃,存放和使用时需远离火源,现场配备灭火器(如干粉灭火器),避免油品泄漏引发火灾。
更换的废油需密封存放,交由专业资质单位回收处理,严禁随意倾倒。
健康防护
操作时佩戴手套、护目镜,避免油品接触皮肤(可能引起过敏)或吸入挥发气体;若油品溅入眼睛,立即用清水冲洗并就医。
环保要求
废油属于危险废物(HW08),需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管理,转移时需办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