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从事金属切削液切削油导轨油液压油火花机油等工业润滑油产品的研发与销售!
4公司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火花机油使用中如何检测质量性能?


​火花机油(电火花加工油,用于电火花成型机、线切割机床的绝缘、冷却和排屑)的质量性能直接影响加工精度(如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电极损耗及加工效率,使用中需通过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加工效果三方面检测,具体方法如下:
火花机油
一、物理性能检测(基础指标,反映油品稳定性)
粘度(40℃运动粘度)
检测目的:粘度影响油品流动性和排屑能力(粘度过高排屑慢,易产生积碳;过低则绝缘性差,加工不稳定)。
检测方法:用粘度计(如旋转粘度计)测量 40℃时的运动粘度,对比新油标准(通常火花机油粘度为 2-10mm²/s,如常用的 3-5mm²/s)。
判定标准:使用中粘度变化超过 ±20%(如原 3mm²/s 变为>3.6 或<2.4mm²/s),说明油品已老化(混入杂质或氧化),需更换。
闪点(开口闪点)
检测目的:闪点过低易引发火灾(电火花加工中存在高温电弧),需确保闪点≥100℃(安全标准)。
检测方法:用开口闪点测定仪加热油品,记录首次闪火时的温度。
判定标准:闪点较新油下降≥15℃(如原 120℃降至≤105℃),或低于设备要求的最低闪点(通常≥100℃),需立即更换(防止起火风险)。
水分含量
检测目的:水分会破坏绝缘性(导致加工短路),加速油品乳化和设备锈蚀。
检测方法:
简易法:取 100mL 油样于试管中,加入 10g 无水硫酸铜,摇匀后若变蓝色(生成硫酸铜晶体),说明含水;
精确法:用卡尔费休水分测定仪,含水量需≤0.05%(500ppm)。
判定标准:含水量>0.1% 时,加工易出现 “打弧”“短路”,需脱水处理(如静置沉淀、用油水分离器)或更换。
外观与透明度
检测方法:取油样于透明玻璃瓶中,在自然光下观察:
新油应为无色或淡黄色、澄清透明液体;
使用后若出现浑浊、发黑、悬浮物(金属碎屑、碳粒),说明污染严重。
判定标准:完全不透明或有明显沉淀时,排屑和绝缘性能已失效,必须更换。
二、化学性能检测(反映油品稳定性和安全性)
酸值(中和 1g 油样所需 KOH 的毫克数)
检测目的:酸值升高说明油品氧化老化(产生有机酸),会腐蚀设备金属部件(如机床导轨、油箱)。
检测方法:用滴定法(取油样加乙醇 - 乙醚混合液,用 KOH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判定标准:酸值>0.1mgKOH/g(新油通常<0.05mgKOH/g)时,需更换(避免设备腐蚀)。
残炭(油品蒸发后剩余碳渣的质量分数)
检测目的:残炭过高说明油品易生成积碳(附着在电极和工件表面,影响加工精度)。
检测方法:用残炭测定仪(将油样在隔绝空气下加热至 500℃,称量残留碳渣)。
判定标准:残炭>0.1% 时,加工表面易出现 “炭斑”,需更换油品。
硫含量
检测目的:硫含量过高会产生腐蚀性气体(如 SO₂),损害操作人员健康和设备。
检测方法:用燃灯法或 X 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优质火花机油硫含量应≤0.05%。
判定标准:使用中若闻到刺激性气味(类似臭鸡蛋味),可能硫含量超标,需更换低硫油品。
三、加工效果检测(直接反映油品实用性)
绝缘性能(击穿电压)
检测目的:火花机油需具备良好绝缘性(击穿电压≥30kV),确保电极与工件之间仅在放电点导电,避免 “全域导通”。
检测方法:用绝缘油击穿电压测定仪,在 2mm 间隙下测试油样的击穿电压(重复 3 次取平均值)。
判定标准:击穿电压<25kV 时,加工易出现 “二次放电”(精度下降),需更换。
加工表面质量
检测方法:观察加工后工件表面:
正常:表面光滑(Ra≤1.6μm),无烧伤、裂纹、炭化斑点;
异常:表面粗糙、有黑色积碳层、局部烧伤(说明油品排屑差或绝缘性不足)。
电极损耗率
检测方法:加工相同工件时,对比新油和在用油的电极损耗量(如铜电极加工后重量损失)。
判定标准:电极损耗率较新油上升>20%(如原损耗 0.1mm/h 变为>0.12mm/h),说明油品冷却或绝缘性能下降,需更换。
四、日常简易检测方法(现场快速判断)
滤纸点滴法:取 1 滴油样滴在滤纸上,静置 24 小时,观察扩散环:
正常:中心黑圈小,外围扩散环清晰(无明显沉淀);
劣化:中心黑圈大,外围有浑浊环(杂质多)。
气味判断:新油几乎无味,老化后会有刺鼻酸味或焦糊味(氧化或过热导致)。
杂质沉淀:将油样静置 24 小时,若底部沉淀层厚度>5mm(金属屑、碳粒),需过滤或更换。
[返回]   
上一篇:无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nginx